第874节
接下来就是修路、规划扩大宿麦种植的面积、安南境内物资的调配、遗属遗孤的抚养等等。其中,金寿等管着矿产的人又报其收获,由于梧州的朱砂、铜矿等直到现在也没有“上交共管”,祝缨手中只有后来在西卡手里拿到的一个小铜矿,铸币的事情还没有能够铺开。因此本地交易,大宗的以金银,小宗的以米、布或者是山外流入的铜钱作为媒介。
铸币,祝缨与赵苏都知道不是件简单的事,很有默契地暂时将它放到边。与其乱搞搞坏了,不如先维系现在。
修路、种麦是之前已经计划好了的,现在只要按照计划执行就可以了。物资的调配,主要还是集中至西州幕府,再行调剂。各地的粮食只要能够自给自足,就省了最大的一件事。
接下来就是“选才”,安南缺人,不但缺垦荒种地修路开矿的人,也缺“能写会算能打”的。
众人的目光落到了花姐身上,路丹青道:“要不,再考一次?三年过去了。”
花姐道:“正在教,现在是一个也挤不出来了。现在在学校里的,几乎都是才识了千把字,正在苦哈哈继续认字、学数学的货,考什么?不但是学学生,我倒觉得,已授了官的是不是也该抽空回来接着再上几天课了?”
路丹青哑然。
之前梧州有一个“科考取士”的规定,三年一大考,逐级上考。然而一声大战,扩张得太快,别说等到学生学问学好了可以考试了,还在学校里的二半调子都被薅去干活了。哪里还有闲人抽出来干活?偏偏继续编定户籍、各项工程、各项事务都少不有文化人儿。
赵苏道:“学校教现在的学生且教不过来,书吏官员进修,只怕缺老师呀。”
他是有点担心花姐的身体,花姐一向温柔包容,承担的也是学校方面的事务,看似没有染指权力,又经年累月的做着重复的琐碎工作、带孩子。花姐的年纪着实不小了,然而各州用人的时候,才知道学校真的很重要。它关系到整个安南是不是掌握在“自己人”手里。
祝青叶小心地翼翼地问:“那……往山外发求贤令呢?除了酸儒,总还能找出几个合用的人吧?蒋娘子两口子就很能干的嘛。”
众人犹豫一下,也觉得可行,你看现在上哪儿捞人啊?要是嫌来的是废物,就再给人发了路费送回去就是。通过一张看似公平的卷子把不想要的人筛出去,对官场老油条来说,是再容易不过的了。
何况安南现在也被朝廷再次正式接纳了,淘换几个人,大不了再跟朝廷磨一回牙。
祝缨道:“同朝廷说一声吧。祝炼,你拟文,上报政事堂,边境不时有小股马匪。再拟一份求贤令,我与荆纲约好了,要见一见吉远父老的,过几日就动身,到了那边,正好发出去。”
祝炼开始打腹稿。
遗属遗孤是安南出钱的,祝缨的办法是,统统收起来,也不能白养着不干活儿。上学,能学文的学文,学不进去的习武,再不行就学门手艺,到了成年各分田地,或考取职务。未成年之前,由幕府拨钱粮养着,也不用担心没人管,那不还有遗属么?死了儿子的老妇,没了丈夫的寡妇,本来祝缨就打算管她们的,优先录用她们来照顾这些孩子,也不白养,等于雇工了。
这些孩子只要好好长大,以后就会是安南最中坚的力量。只是需要时间。
祝缨又问:“大家还有别的要说的吗?”
许多人摇头。
“城里真好,”祝重华感慨道,“寨子里就差得远了。学堂、医馆、市集都在大城里,连路都是通往大城的更好,往下面小寨子里的路就烂。修路的时候,都是一样出力哩,小寨子里的人到外头当差,走的路更远。”
祝炼脸上一红:“还没安排到,就这两年了,慢慢会排到的。也得先顾大城,这么大的地方,得先握出一个硬拳头来,外人才不敢来欺负。”
祝重华也知道这个道理,却忍不住要多为小寨子争取一下:“那学堂呢?大城学堂里匀出一个人来,只是‘少’了,小寨学堂就‘有’了。姥,您最是心疼穷人,再多疼一点儿吧。大娘子,小寨子里也有好孩子。”
花姐眼巴巴地看向祝缨。
祝缨想了一下,道:“那就轮班吧。凡学成的,都得到下面小寨子里教上三、五年。先把名册造出来,明年开始轮流下乡。”
祝重华的笑容舒展开来,她又带来了另一件事:“还有一些小寨依旧盘踞了一些不好的头人,请我们地方上也只好与他们斗殴,杀又杀不绝,很麻烦。”
祝青君、路丹青、苏晟、金羽等人都坐直了:“有余孽?”
祝青君先向祝缨请罪:“西进为了速度,或许有漏网之鱼,没有想到清剿余部是我的疏失。”
路丹青等人则是挺身请命:“姥!我愿意率部清剿。”
他们还说出了自己的理论:“边境不宁,这也是练兵呀!”
苏晟道:“正好,先前为防西番重召的兵还没有遣散,人手也足了。”
金羽则可怜巴巴地看着祝青君,希望她能够给大家一点机会。祝缨问祝青君:“你说呢?”
祝青君道:“他们说的在理,且患在境内终究不美。安南需要太平,可也不能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。祝新乐他们也回来了,正好练手。”说着,她又看了看木万山等人——他们也是跃跃欲试,只是担心抢不过路丹青等人。
祝缨道:“可以。苏喆、巫仁,辎重调配,你们来做。”
她也决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,祝重华喜道:“我可以找向导!”
赵苏有点遗憾,梧州就没这样的好事儿,外五县现在也不宜轻动。祝炼反而轻松,博州是他的辖下,还是比较太平的,不过也决定回去之后再排查一遍。
祝晴天道:“如此一来,又需要一些文吏了。”
众人又是咳嗽又是摸头。祝重华道:“就算挤,我也挤出一些来!匪一定要剿的!”把前头人们说成是“匪”她一点也没觉得不好意思。
祝缨觉得她很有意思,赞同道:“好,就依你。”
“姥?!真不给?”
祝缨笑眯眯地看着她,祝重华无奈地道:“那明年可要给我们几个学堂先生。”
祝缨道:“好。”祝重华讨价还价目的达成,于是不再说话。
接下来是一些杂事,也都很快地安排好了。最后一件是祝缨出行——去会一会吉远士绅。吉远士绅在迎接她南归的事情上是有情份在的,次后福禄乡绅又倒卖粮食换取食盐,也是帮了忙的,这一趟是不能免的。
祝缨对赵苏道:“联络一下江政、邵书新,邵书新恐怕要回去了,临行前我要见他一面。”
又对项安说:“你也跑一趟,为我约一约吉远士绅。快过年了,也去见一见兄嫂亲人。”
两人都答应下来。
花姐问道:“你的新年,怎么过?”
祝缨笑道:“回来过。往返用不了两个月,腊月末我一准儿回来。”
一切安排毕,当时便行动了起来。祝缨发布的:“事儿是你提的,向导你就要准备好,辎重她们会调配,你也要襄助。整个黛州,你都要留意。”
祝重华本想的是,先把自己这个县给干好了,再能自己县里的年轻孩子们多学点儿,推年轻人出来挣远大前程。没想到崽子们学还没认真上,自己先挣上前程了!
她有点迟疑:“我?我字儿也没识全。”
“嗯,一边儿干一边儿学,哦,我的活儿不能少干!”祝缨说。
祝重华捧着圆章,被领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