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O小说网
ESO小说网 >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> 第85章 捞底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5章 捞底膏

 

现在医院用的纱布是流水线生产的成品,撕开就能用,无菌且透气,其实一般来说,当做敷料也差不多了。李介宾用的是自己制作的,用大块的纱布将松软的棉花铺在中间,反复搓揉平整后,再根据疮的大小剪下合适的大小。因为李介宾的膏药是油膏,别忘了刚刚熬的时候,用了两壶上好的小磨油呢!今年的黑芝麻长的不错,所以这小磨油也格外的香,拿来熬药那可是一等一的好货色。敷料中间用棉花阻隔,不仅可以避免膏药透出纱布弄脏衣服,也能让油膏保持更持久的功效。不过提一下,用现成的一次性纱布也一样,只是个习惯问题,也许以后李介宾的后人再用起来就不自己做敷料了,直接买成品的纱布贴膏药。杨老板听到李介宾拿剪刀吓得赶紧直起腰,转过身才发现原来是用来剪敷料的。周围的人忍不住笑出来,太逗了。李介宾没笑,确实有需要用剪刀割的疮,只是杨老板这个还没到那个地步而已。李介宾剪下方方正正的一块敷料下来,然后从青瓷罐里挖出绿豆那么大的膏药,认真的在敷料中心上涂抹均匀。涂抹细致有如穿针引线,直到在敷料上涂的厚薄均匀,然后让杨老板转过头,撅起pi股。“那你快点呀,天冷,pi股凉。”李介宾将膏药对准疮的中心贴了上去。杨老板顿时感觉到温热的膏药贴到了疮面上,莫名的有些清凉之意,原本又疼又痒的疮居然感觉好受多了。李介宾撕下胶带,井字形来回缠了几道,固定好膏药。好了,完工!“可以提上裤子了。”杨老板听到后如同得到了圣旨,连忙提上裤子,转过身来。就这?李介宾摘掉手套,洗洗手,坐在诊台前,开始开方子。杨老板提上裤子后好奇问道:“大夫,不用号一下脉吗?”中医不都是要号脉的嘛?不号脉不够中医呀。“啊,不用,我这个方药是通用的,你什么舌脉都不影响我开方。”路天正跟侯伟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,有点不符合常理呀,这中医吗?李爷爷看到这里,冷哼一声拂袖而去,这帮疮疡大夫,道不同不相为谋!几人看着李介宾开始开方: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这是四君子汤?陆言是什么都不懂,对她来说,开中药本身就是个挺神奇的事情。而侯伟跟路天正是科班出身的,李介宾动笔他们就看出来了这用药。不对呀,外科疮疡,难道不应该清热解毒吗?他们没见过之前李介宾给张伯开的方子,那时候确实用的仙方活命饮,只是当时李介宾说了:张伯脸上那个,没熟。而杨老板pi股上这个,已经熟透了。熟地、川芎、赤芍、当归这是合上了四物汤,八珍汤吗?然后看到李介宾继续写:黄芪、肉桂、陈皮、远志。

没了?十全大补汤?人参养荣汤?这是外科病吧,为什么用那么多补气血的药?路天正看出来了,这人是疮疡病,有个方子是能对上的,就是内补黄芪汤。内补黄芪汤补益气血、养阴生肌。治痈疽溃后,气血皆虚,溃处作痛,倦怠懒言,间或发热,经久不退,脉细弱,舌淡苔薄等症。一般中医认为外科痈疽的转归有两条,好的方面就是脓成溃破后脓能排出。这个时候用补气养血的药,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正气,更会加速新陈代谢,促进排脓跟伤口愈合。这有个专业术语称为“托脓”,寓意托毒外出。而黄芪作为补气药,《神农本草经》云:“主治痈疽久败疮,排脓止痛,大风癫痫,五痔,鼠瘘。”不过按说这内补黄芪汤是用于痈疽溃后,气血皆虚的,这杨老板这疮似乎火候不到呀。如果是一开始遇到李介宾,可能路天正已经提出质疑了,但是跟了李介宾那么久,已经慑于他的权威地位,此时虽然心中有疑惑,但是没有提出来,就看这效果了。至于侯伟,以他的水平,现在还看不到这一层变化。只是单纯觉得为什么李介宾治疗外科病,为什么不开点清热解毒的药,而是用了那么多补养气血的,里面还有肉桂这样的温里药?难道不热吗?李介宾直接将黄芪开了大量,然后方子给了侯伟,侯伟看到方子,不禁问了一句。“要开一个月的吗?”哥,这似乎不是你的风格吧?之前谁说的开三副就行,慢慢调方的?这不打脸嘛。“对,开一个月的。”李介宾看到了侯伟的迷茫。这便是初学者的通病,治病是有目的性的,目的性不同,那么做法自然不一样。只是单纯看这种做法,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,这便是毛爷爷说的教条主义。不过这些是需要侯伟慢慢去体悟的,现在说了也没用,我们每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许多传承千年的智慧跟经验,但是你会发现踏上社会后,大部分该犯的错还是会犯。侯伟抱着疑问去抓药了,同时打算晚上网上查一查李介宾这样用药的目的。李介宾则是给杨老板讲解注意事项。“青椒酸醋,牛羊肉,记着了。”“记得了,可以吃吗?”“不能吃!这些都是发物东西。”“哦哦哦,朱元璋给徐达烤鹅的故事,我懂,一定不吃。”“然后开的药按时喝,喝完了你这也就好了。”“嗯嗯,那个,李神医呀,这个膏药什么时候换?”“我想想,三天后你来我给你看看吧。”“好的!”陆言眨巴了一下眼睛,“就这?完了?”李介宾笑道:“让你失望了?还以为像电视剧里面,还要转几个圈,来个运功施法?”很多人说中医神奇,是因为长久的教育使得人们产生了固定成熟的想法。假如拿个iphone穿越回秦朝,大概率会被秦始皇陛下当做镜子来用,并且夸上一句“果然晶莹剔透!”扣上了自己的宝贝膏药,这玩意儿在古代有个俗名,叫捞底膏,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,三天后就见分晓了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