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
旁边的店老板听到这,过来替员工答这一题:“我们茶底用的是世界三大红茶中的锡兰红茶。”
方知雨还想问,汪润跟她建议:“就点她们的三拚奶茶吧,里面有红豆、珍珠和布丁,味道最好吃。”
到手后方知雨喝起来,是不错,但与其说是茶,不如说是甜品。而且那茶底,跟祁门红茶没得比。
汪润问她奶茶喝起来如何,她照答。又说如果茶底换成祁门红茶,一定会更好喝。
“要说三大红茶,祁红也是其中之一,而且是冠绝三大之顶。”方知雨说,“能用锡兰红茶,为什么不能用祁红?”
“因为贵吧?”汪润说。她家里虽然不种茶,但好歹生在茶乡,对安徽名茶如数家珍,“而且你不觉得,奶茶跟茶似乎没什么关系?”
“那它不该卖这么贵。”
“它有市场啊。”
见她还在边喝便琢磨,汪润笑她:“我说你,该不会在想把你家山上种的茶也调成这个?”
方知雨却笃定:“要是真用我家的茶,一定比这个好喝!”
“那下次我来村里找你,你给我做一杯?”
“做就做!”
她们谈笑着,经过中学那条街。方知雨看着耸立在那的县博物馆,下意识停步。
博物馆是在她高二时开建的,听说设计师还非常出名,当时大家都很期待。
然而等它真正落成,她已忙于生活,至今未去看过。
汪润知道她遗憾什么。她自己也有遗憾,所以她们之间很久不提电影的事。明明是少女时代的圣地,但现在像这样约出来玩,却不去电影院。
再比如博物馆,文庙,县中学……这附近,方知雨都是好多年未踏足。就算经过,也隻是像现在这样远远看着。
可是,到了这个时候,看着好友憧憬的目光,汪润终究还是不能当自己没发现,问方知雨:
“要不要进去看看?”
方知雨好像一直在等这一问。
“走啊。”
她们进入博物馆,开始穿梭在故乡的过去。在那里,方知雨找到了自家的茶,找到了它在历史中的样子:
最早可追溯至唐,到清朝年间成为贡茶。诗人说它“异草育地灵,香雾蒙崖野”。条索紧细,形似雨丝,入口爽、回味甜。曾名为“茗雾”……
从博物馆出来,她心中甚为感动。跟汪润说,你说好了下次来村里找我,可一定要来。到时候我泡茶给你喝。
汪润说,好。
她们走到县中学门口。
“进去看看吗?”汪润又问她。
“……走啊。”
章锦绣来带她们进去。这些年她和汪润一直联络,也从她那问过好多次方知雨。但方知雨一天不自己出现,章锦绣便一日不好主动找她。
她们之间有种很微妙的关系,或许是因为她作为学生曾太令章锦绣满意,寄托了太多希望。却遇到那样的无常。毕业后,方知雨自我封闭,音信全无地躲了起来。虽然还在同一个地方,章锦绣却不敢就那么冒然地把她直接翻出来,隻通过汪润带过钱。方知雨一开始收了,后来都不肯收。
终于,今日又见面。
章锦绣还是那样子,风趣而有魅力,就是比她印象中狠狠添了两三道她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皱纹。“学生不好带啊!”章老师说。她们笑。
上教学楼,到章锦绣现在教的高三年级。正好下课,汪润找回她的教室。方知雨惊讶地发现她竟然记得汪润当时在几班——
那个时候,她太常去找她了。
然后,她们就看到向门那侧的墙。上面又被准毕业生们涂满字,立志的,表白的,发牢骚的……
和她们当年一样。
汪润想起什么,不说话。随即,方知雨也想起来了。
她想,这话需要她来说。
“记得吗,”于是她主动跟汪润提,“以前,你在这里写过字,还让我一起写。”
“……是啊。”汪润说。
“写了什么?”章锦绣问。
“写‘我会成为演员’,和‘我会成为导演’。”方知雨答得轻描淡写。
沉默在她们师生间蔓延几秒。章锦绣才开口:
“如果是我,我大概会写‘我会成为诗人’。”
方知雨从记忆里抽离:“老师以前想当诗人吗?”
“不是以前,”章锦绣说,“现在也这么想。”
随后她说会成为怎样的人,有时候和职业没关系:
“我的职业是中学老师,但我想,与此同时,我这辈子都会是一个诗人。”
方知雨听着,想着。
离开学校的时候,方知雨跟章锦绣说,想留下她的电话。等到谷雨,她家的茶,她想送来给老师尝。
“好啊,”章锦绣笑得眼中带光,“如果味道好,我会带朋友一起买。到时候你可要给老师亲情价。”
方知雨也笑:“那当然!”
告别章锦绣,汪润送她坐回村的公车。路上她们相约下次再去烟雨茶喝新品,又时隔多年终于放下,说起最近有什么电影好看。聊完电影,汪润说她现在还会看美剧,有一部叫《权力的游戏》她就很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