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节
好在孙思邈都是活过一辈子的人了, 对许多事倒也还算看得开。他趁着邀请卡还没生效, 提前对霍善标注了一些医案, 让他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帮忙治疗一下。
比如卢照邻那小孩儿,最后就是让他别沦落到蹲大牢去, 蹲了还是帮忙捞捞吧。实在不行, 给他把风疾治好也行, 到底是喊过他一声“孙师”的人。
霍善一口答应。
他现在的医术还是很靠谱的。那些跟孙思邈他们一起去研究过卷宗的疾病就更不用说了, 他甚至可以直接从医馆药房里掏出特效药。
虽然有些病可能还没法根治,但也可以保证让患者有尊严有保障地活下去。
两人说话间, 医馆的会客处白光一闪,出现个……二十多岁的青年人?!
霍善眨巴一下眼, 好奇地看看那看起来相当年轻的青年, 又转头看看孙思邈,疑惑追问:“你们说的太宗皇帝这么年轻的吗?”
孙思邈一看来人的模样,也有些怔愣,他是提供了几个不同的时间节点, 为了保证邀请卡生效连年轻时几次受伤中毒都没遗漏, 但他还以为过来的会是更后期的李世民。
结果看对方这身打扮, 来的居然是还没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吗?!
准备看乐子的李时珍:“……”
现在给他讲安史之乱的话怎么感觉有欺负年轻人的嫌疑?
不过二十多岁也不算小了,应该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了!
只是杜甫估计还是得跟霍善卖瓜攒钱去。
这么年轻的祖宗, 就算霍善在长安弄个医馆把他捎过去,李隆基也是不会信的吧!
信了也不一定会听劝,毕竟李隆基年轻时本身就是敢于领兵造反的人,祖宗来了又怎么样?
失算了!
坐在几人对面的李世民认出了孙思邈,率先喊道:“孙真人?”
李世民少年时便遇到过孙思邈,曾得过他赠药。
他登基后悉心寻访孙思邈下落,想给他授官,孙思邈推辞了,并没有接受李世民给的官职。
所以哪怕是没登基前的李世民也是认得孙思邈的,而且眼前的孙思邈相貌年纪都与他记忆中的孙思邈一般无二,岁月在他身上仿佛早已停滞。
李世民已经知晓这个是个治病救人的地方,也清楚自己可能是因为孙思邈才会被邀请过来,是以感激地说道:“我这次只是不小心中了毒,已经都吐出来了,并无大碍,劳烦孙真人记挂了。”
这时候的李世民还很年轻,刚成为凌驾于王公之上的天策上将没几年,他有着青年人独有的蓬勃锐气,也有着强烈的招贤纳才之心,对于孙思邈他们这些人态度都是十分客气的,一点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藐视所有人的骄矜倨傲。
孙思邈是见惯了达官贵人的,闻言笑道:“是我两个小友想见见你。”
他给李世民介绍了霍善和李时珍。别看李时珍看起来年纪不小了,对孙思邈而言还真称得上是“小友”。
且不说年龄了,光是性情就挺像。
霍善已经见过好几个皇帝啦,见到李世民这位太宗皇帝也不觉紧张,他也跑过去把自己介绍了一番,重点介绍说“我爹是冠军侯”。在小孩子心里,自家爹的名号就是世上最响亮的!
李世民果然瞳孔一震。
哪怕许多文人对卫青、霍去病多有微词,在亲自参与打天下过程的李世民心里这样的将才都是极为爱惜的,从不觉得刘彻重用他们有什么不对。假如他家大舅子有这样的军事才华,他也一定会给对方尽情发挥的机会。
当然,更让李世民震惊的还是这医馆竟这般神通广大,能叫他来到七八百年前的大汉王朝。
此时的李世民还年轻,身体也还没差到病急乱投医地求神拜佛以及服食各种“长生药”的状态,他对神鬼天命之说一向不甚在意。这样的奇遇着实叫他意外!
李世民把霍善这个医馆主人抱了起来,笑道:“我的三个孩子也跟你差不多大。”
李世民的孩子已经挺多了,他说的这三个孩子当然是正经他的秦王妃长孙氏所出,武德年间长孙氏与他生下了嫡子李承乾、第四子李泰以及第五女李丽质,三个孩子年纪很接近,彼此都只差一岁,最大的李承乾也不过八岁。
所以他说自家孩子和霍善年岁相近也不是虚言。
至于夹在中间那五六个庶子庶女,李世民就没给霍善讲了,那根本不重要。
霍善不知李世民还瞒着好几个孩子呢,听李世民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,很是感慨地说道:“你这孩子生得比我姨公早多了。”
他记得他姨公差不多三十岁才生下他太子叔!
李时珍在旁插话:“生得早有什么用,好几个孩子都没活过他这个当爹的。”
李世民:?????
孙思邈:“……”
孙思邈道:“我有事先走了,你们聊。”
李时珍也意识到这个话题对一位年轻的父亲来说有点沉重,宽慰道:“哎,我就随便说说,你也别往心里去。你看阿善他姨公这太子生得晚,还不是先他一步撒手人寰。他还是当场自绝的,你们家太子谋反失败至少把命给保住了。”
霍善:?????
霍善目光幽幽地看着李时珍。
你说话就说话,带我太子叔干嘛!
还在当天策上将的李世民也是满心迷茫:我是谁?我在哪里?我的太子会谋反?他的承乾那般聪慧可爱,怎么可能会谋反!
他还会白发人送黑发人,送走几个他与观音婢的孩子?
……不对,他自己都还没当上太子,哪来的太子谋反?!
李世民完全不信。
霍善也不管李世民信不信,他该起床了!
霍善热情邀请李世民在这边休养一旬,正好杜甫还可以待好些天,他们平时可以多聊聊大唐的事。
要不是杜甫来了,他们也不会想到把他这个当祖宗的给邀请过来。
比起你儿子长大后会学你逼宫谋反这种小事,杜甫那边的才是大事:你们的长安洛阳二都即将被胡人攻占,大唐,危!
要不你俩合计合计,看看该怎么办吧!
于是公元前116年初夏的清晨,在大汉西陵城一处弥漫着药香的庭院之中,来自武德九年的李世民和来自天宝十三年的杜甫相对而坐。
面面相觑。
唐代人对昭陵都有着深厚感情, 这一点是为人至孝的高宗皇帝李治起的头。
李治在位时一旦在战事上取胜,就会把献俘仪式安排在昭陵举办,好叫李世民在泉下也能看到大唐正在开疆拓土。
由于李治对昭陵的看重,时人一旦有什么冤屈就爱去哭昭陵。
都冒天下之大不韪跑老李家祖宗的坟头哭了, 冤屈能不大吗?有关部门都得火急火燎地介入处理, 生怕慢了一步自己要人头落地。
要知道此前有人只是误砍了昭陵几棵树,就差点被李治给砍了头。还是狄仁杰极力劝阻之下, 李治才勉为其难地把犯错官吏流放去岭南自生自灭。
兴许是由于李治这份看重, 又或者是昭陵的“昭”字天然带着几分鼓舞人心的力量, 反正哭昭陵这个活动一直到宋朝都很有几分神圣色彩。
杜甫这个大唐人也不例外,所在的环境越是黑暗, 人们就越是爱回忆明主所在的时代。
所以杜甫每次路过昭陵都要写诗遥遥吹捧一下李世民这位贞观